原来好家风可以这么美!广西最美家风故事太治愈-第3页
“我就是村口那棵歪脖子树,活得最顽强!”曾湘宜总是笑着调侃自己。张骏驰则自诩“半少年”,即使行动受限,仍坚持在讲台上发光发热。作为自治区干部培训师资库首批教师、广西社科普及专家,张骏驰累计完成两千多场宣讲,发表两百多篇理论文章,用知识的力量照亮他人。在护理岗位上,曾湘宜以专业与爱心,成为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,被同事亲切地称为“好大姐”。
夫妻俩坚持严格又和顺的家教。他们要求孩子做到“五有”:有追求、有精神、有品位、有本事、有身体本钱。在这样的家风浸润下,儿子张首登从人生起点的艰难,一路逆袭,以理科703分考入北大,后获奖学金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。
每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总是充满欢声笑语;当儿子远在他乡求学,一封封家书便成了情感的纽带。孩子在北大读研究生,在火车站为孩子送行,父母就给孩子写了一封家书,要求孩子:“胸怀天下、志存高远”“自信不自负,得意不忘形,失意不失节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。这些饱含期待的文字,成为家庭传承的精神密码。
帕金森病痛缠身的张骏驰,近年来坚持将家庭故事与教育心得,写成《王侯“大象”宁有种乎》一书,用79个真实故事传递教育真谛。书中没有高深的理论,只有真实的生活场景:面对作文分数复议,他选择沉默守护教育公平;面对孩子成长,他既严格要求又充分放手。这些细节,正是家风传承最鲜活的注脚。
张首登留学期间,应邀赴美、德、英、日等发达国家进行学术交流,到过20个国家,但从未提过要在国外发展。博士论文通过答辩后,拥有十年党龄的张首登未等学校发放文凭即飞回了祖国怀抱,为祖国人民工作。在孩子身上,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、家国情怀,又具备了现代青年的世界眼光、独立人格,赓续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家风、初心使命。这一家人用行动证明:家书不仅是情感的载体,更承载着代代相传的精神力量,证明了平凡家庭用爱与智慧,同样能培育出耀眼光芒,让好家风代代相传。
踩一下[0]
顶一下[0]